49頁
【一】《送秦光祿北征》:“北虜膠堪折”;本《漢書· 鼂錯傳》:“始
於折膠”,蘇林註:“秋氣至,膠可折,匈奴常以為候而出軍”,庾子山
《擬詠懷》第十五首已云:“盲風正折膠。”亦如《馬詩》之“駿骨折西
風”,皆“霜威折棉”之“折”。《北中寒》:“三尺木皮斷文理”;“斷”即
“折”,猶《感諷》第二首云:“苦風吹朔寒,沙驚秦木折”,而“揮刀不
入迷濛天”,則極寫“凝寒”,蓋寒威兼使堅韌者散裂而空蒙者固結
也。《雁門太守行》:“黑雲壓城城欲摧”;賀黃公《載酒園詩話》卷一
以王荊公致疑於下句之“甲光向日”,解之曰:“王尋、王邑圍昆陽
時,有雲如黑山,當營而隕。壓城亦猶此意。”雖《後漢書•光武紀》
上祗云:“晝有雲如壞山,當營而隕”,賀說較勝舊註。竊謂高達夫
《燕歌行》:“殺氣三時作陣雲”,韋楚老《祖龍行》:“黑雲兵氣射天
裂”,均可連類。吳筠《戰城南》:“陌上何諠諠,匈奴圍塞垣。黑雲藏
趙樹,黃塵埋壠垠”,似“塵”實指塵頭大起,而“雲”借喻寇勢盛張。
374
“雲”蓋極寫“殺氣”、“兵氣”,非天氣薈蔚。荊公既致疑,葉與中、沈
歸愚遂強說曰:“夫雲斯須變化之物,固有咫尺不能無異者”,“陰雲
蔽天,忽露赤日,實有此景”(《水東日記》卷三十六、《唐詩別裁》卷
八),皆固哉高叟也。《惱公》:“古時填渤澥,今日鑿崆峒”;言此
日之分娩,由於昔時之歡合。“渤澥”以海喻,猶《大般湼槃經· 如
來性品》第四之七言男女“共為欲事”云:“譬如大海,一切天雨,百
川粟流,皆悉投歸:而彼大海,曾未滿足”;“崆峒”以山喻,猶《法苑
珠林》卷七十七《怨苦篇》引《五王經》云:“何謂生苦,欲生之時,頭
向產處,如兩石峽山。”
50頁
【一】曼殊尚有《本事詩》十章,綺懷之作也。其三云:“丹頓、裴
倫是我師,才如江海命如絲。朱弦休為佳人絕,孤憤酸情欲語誰。”
又《題拜倫集》云:“秋風海上已黃昏,獨向遺編弔拜倫。詞客飄蓬
君與我,可能異域為招魂。”竊謂“命如絲”祗可揣稱工愁薄命之才
子如黃仲則輩,施諸柳子厚、秦少游或納蘭客若其人,尚嫌品目失
當,何況但丁、拜倫。拜倫自放“異域”,侈奢淫逸,自言在威尼斯兩
年,揮霍五千鎊,寢處良家婦與妓女二百餘人(Let te r to We d d e rburn
Webster, Sept. 8, 1818, quoted in L. A. Marchand, Byron, 195 7, II,
74 7 ; c f . l et te r to J. C. Hobhouse, Jan, 1 9 , 1 8 1 9 , i b . , 7 6 7 - 8 );“詞客飄
蓬”,“孤憤酸情”,其然豈然。曼殊憫剛毅傑士,以為柔脆,憐豪華公
子,以為酸寒,以但丁言情與拜倫言情等類齊觀,而己於二家一若
師承相接,身世同悲。不免道聽塗說,而謬引心照神交。蓋於西方
詩家,祗如賣花担頭看桃李耳。讀此等絕句,不妨賞其楚楚小有風
致,若據以言曼殊於西方文學能具藻鑑,則譽彼長適所以襮其
375
短矣。
【二】長吉曰:“有酒惟澆趙州土”,謂祗願澆此人墳前土而不澆
他人墳前土;高菊磵詩意則謂祗能澆墳前土而不能使墳中人得飲。
元無名氏《看錢奴》第一折《寄生草》云:“你便瀽了那百壺漿,也濕
不透墓門前;澆的那千鐘茶,怎流得到黃泉下”,即敷陳菊磵
意也。
【三】閒齋主人《夜譚隨錄》卷五《怪風》記其大父鎮五涼時,有
遊擊將軍在沙磧中遇大風;沙石捲聚如山,蔽日而至,有若“山移”,
人面為石子嵌入,皆流血(袁子才《新齊諧》卷六《怪風》全襲之)。
可資“固體而具流性”箋釋。
51頁
【一】《浩歌》之“南風吹山作平地”,較庾子山《步虛詞》之“海無
三尺水,山成數寸塵”,靈滯判然。《古悠悠行》云:“今古何處盡,千載
隨風飄”,即《秦王飲酒》之“劫灰飛盡古今平”,而“灰”字遂使“飛”、
“平”有著落。《北中寒》云:“山瀑無聲玉虹懸”,即《自昌谷到洛後
門》之“石澗凍波聲”,波“凍”自“無聲”,乃若“聲”亦遭“凍”而待融
解者;令人思及拉伯雷(Ra b e l a i s)鋪張之西方古說,謂一國祁寒,入
冬則人語獸鳴皆凍合不可聞,至來夏則隔歲眾諸音聲解凍復發,喧
囂滿空( 參觀Plut a r c h :“How a Man May Become Awa r e o f H i s
Progr e s s i n Vi r t u e ", § 7 9 , Moralia,”Loeb”, I , 4 2 1 ; Le Quart Livre, lvl
v i :“C o m m e n t e n H a u l te Mer Pa n t a g r u e l o u y t D i v e r s e s Pa r o l l e s
Dége l é e s”, Oeuv. compl., l a P l é i a d e , 6 8 9 - 9 4)。《感諷》第一首云:“焉
知腸車轉,一夕巡九方”,用古樂府《黃鵠曲》之一:“腹中車輪轉,君
知思憶誰”;然輪轉所以使車行,故車輪腸轉,雖不離腹中,而一夕
376
行程若歷九州,正《關尹子· 一宇》篇所謂:“以盆為沼,以石為島,
魚環游之,不知幾千萬里不窮乎。”由“車”而推出“巡”也。
52頁
【一】昌黎《秋懷》之五云:“露泫秋樹高,蟲弔寒夜永”,即長吉
“啼蛄弔月”之“弔”。錢仲文《效古秋夜長》云:“簷前碧雲靜如水,月
弔棲烏啼烏起”,則“弔”非謂哀傷,而謂引致,景色猶“月明星稀,烏
鵲南飛”。“月弔”之“弔”通“釣”,鉤牽也,如唐彥謙《索蝦》所謂“釣
詩”。《朝野僉載》卷二載獨孤莊酷虐,以繩繫鐵鉤掛樹間,貫賊胲而
殺之,司法曰:“弔民伐罪,深得其宜”,亦徵唐俗語中“弔”字可作此
解會矣。王琢崖註“玉脂泣”云:“曹植詩:‘豆在釜中泣。’詩人用‘泣’
字作釜中煮物聲,本此。”竊謂亦可兼指煎炮時脂膏滋溢;《雲仙雜
記》卷二引《金陵記》:“程浩以鐵牀熁肉,肥膏見火,則油焰淋漓。戲
曰:羔羊揮淚矣”,堪移作箋。“脂泣”猶云“揮脂淚”,參觀《漢書· 西域
傳》上鄯善國“出胡桐”,師古註:“蟲食其樹而沫出下流者,俗名為
胡桐淚,言似眼淚也。”劉偉明《龍雲集》卷四《宿法藏禪院》二首頗
師長吉筆致,有曰:“高梧泣液涼參差”,又曰:“白汗泣珠霍如洗”,
皆言液而不言聲。西方詩文每以泣淚稱果液,聖· 奧古斯丁早記
摩尼教徒言無花果被摘時,其樹“揮淚如乳”(St August i n e , Confess
i o n s , I I I . x :“u t c r e d e r e m f i c u m p l o r a r e , c u m d e c e r p i t u r, e t m a t -
r e m e u i s a r b o r e m l a c r i m i s l a c te i s ?”—Loeb, I, 1 34 - 6 )。他如言
“葡萄蓄淚”,言“無花果泣淚”(Cesare Ab b e l l i :“Vi n d e m i a”:“d e gl i
o c c h i a p r e n d o i l l a g r i m o s o v a r c o”—G . G . Fe r r e r o , M a r i n o e i
M a r i n i s t i , 824; Fe d e r ico Meninni:“G l i a l b e r i e l a s u a d o n n a”:“p e r
d o l c e z z a d ' a m e r e i l f i c o p i a n ge ”—i b . , 1 0 48)。以文為戲者至言無
377
花果“有淚如妓”(Basile, Il Pentamerone, tr. B. Croce, 1 95 7, 1 45:“alcun
i f i c h i f r e s c h i , c h i c o n l a v e s t e d i p e z z e n t e , i l c o l l o d ' i m p i c c a t o
e l e l a c r i m e d i m e r et r i c e”);蓋蓄淚在瞼,遇便即流,亦彼土常嘲
平康伎倆之語(參觀《管錐編》一四三七頁),故湊手拈來耳。“玉脂
泣”上句“羅屏繡幕圍春風”即《韓非子· 十過》所謂“設酒張飲”(參
觀《文選》江淹《別賦》“帳飲東都”句善註引《漢書· 高帝紀》,又《雲
麓漫鈔》卷三考“畫絲施於酒席以障風野次”);張平子《南都賦》之
“朱帷連網,耀野映雲”,王無功《三日賦》之“帷屏竟野”、“翠幕臨
流,朱帷曜野”、“山頭設幕”,皆寫此狀。“圍春風”猶言“春風圍”,
人在屏幕內,而屏幕又在春風中,障風而正復為風裏也。
54頁
【一】亞理士多德《修辭學》已言此(R h e t o r i c , I I I . v i . 7, Loeb,
3 77:“e p i t het s f r o m n e g a t i o n s”;cf. J. W. H. Atkins L i t e r a r y C r i t i c i s m
i n A n t i q u i t y , I , 1 4 3 , n ote)。
55頁
【一】元遺山《中州樂府》載許古《行香子》云:“窗間巖岫,看盡
昏朝。夜山低,晴山近,曉山高。”可與郭熙、沈顥之言山笑、山睡
云云比勘,即目擊而未心會者。
56頁
【一】《淮南子· 齊俗訓》:“夫載哀者,聞歌聲而泣。載樂者,見哭
者而笑。哀可樂、笑可哀者,載使然也。是故貴虛。”以“載”狀心之
不虛,善於用字。《後漢書· 鄭玄傳》:“寢疾,袁紹令其子譚遣使逼
378
玄隨軍,不得已;載病到元城縣,疾篤”;長吉《出城寄權璩楊敬之》:
“何事還車載病身”;“車載病身”而身則“載病”,一直指而一曲喻,
命意不二,均“載物”、“載酒”之“載”。身“載病”,亦猶心之“載哀
樂”矣。岑嘉州《題山寺僧房》:“窗影搖群木,牆陰載一峯”,謂峯影
適當牆陰,故牆陰中如實以峯影。鍊字更精於《淮南》、《范書》也。
57頁
【一】《南吳舊話錄》卷四載董玄宰《論文九訣》,其七曰“脫”,
“脫”者,“脫卸之意。凡山水融結,必於脫卸之後;謂分支擘脈,一
起一伏,於散亂節脈直脫至平夷藏采處,乃是絕佳風水。故青烏
家專重脫卸。”董若雨《豐草菴文集》卷二《文章形勢玉符》略謂:“拔
地而出者,文章之山也。流行灌注者,文章之水也。厚重而平衍
者,文章之地也。或展或縮,山之屈伸也。或正或反,山之向背也。
或主或客,山之通變也。或順或逆,山水之以克為用也。或暗或
明,水之緣勢而變也。或流或聚,水之情勢也。”青囊家視堪輿為活
物體或人體。如鄭思肖酷信風水,《所南文集》有《送吳山人遠游觀
地理序》、《答吳山人問遠游觀地理書》,即暢言“地亦猶吾身”。吾國
談藝亦近取諸身,宜二者詞理可以通有無也(參觀《管錐編》五○五
至七、一三五六至八頁)。
【一】長吉好用代詞。徐興公《筆精》卷六歷舉甲曰“金鱗”、水
曰“泉合”、珠釧曰“寶粟”、嫦娥曰“仙妾”、月曰“玉弓”、鵾絃曰“雞
箏”、王孫曰“宗孫”、筍曰“龍材”、螢曰“淡蛾”、鮫綃曰“海素”等五
十九例;未舉“圓蒼”,見《呂將軍歌》者。《洛姝真珠》首句云:“真珠
小娘下青廓”,“青”即“碧”,“廓”即“落”或“空”。“碧落”或“碧空”已
成天之慣常代詞,遂避熟求生,逐字替換,較“圓蒼”更僻詭無味,與
379
“虬戶”、“筱驂”何異。整句不過言真珠如天仙降塵世耳。不說破
物名,而祗言其性狀,如“泉合”、“青廓”之類,手眼猶退之、表聖等
以文為戲,呼筆為“毛穎”,呼鏡為“金炯”《容成侯傳》也。又如《秦
王飲酒》云:“金槽琵琶夜棖棖,洞庭雨脚來吹笙”,下句不可解,豈
謂羯鼓耶。南卓《羯鼓錄》記宋璟善羯鼓,作“南山起雲、北山起雨”
之曲,嘗論“羯鼓之能事”曰:“頭如青山峯,手如白雨點,山峯取不
動,雨點取碎急。”吹笙聲應擊鼓聲,殆如《樂記》所謂:“弦匏笙簧,
會守拊鼓。”姑妄言之。《綠章封事》云:“願携漢戟招書鬼”,《秋來》
云:“雨冷香魂弔書客”,《高軒過》云:“龐眉書客感秋蓬”,《題歸夢》
云:“書客夢昌谷”;以“書生作客”約縮為“書客”,“書生之鬼”約縮
為“書鬼”,雖不費解,却易誤解,將以為“書客”猶“劍客”、“墨
客”之“客”而“書鬼”如“酒鬼”、“色鬼”之“鬼”也。然較之少陵《八哀
詩· 李光弼》之“異王冊崇勳”,約縮“異姓王”為“異王”,則“書客”、
“書鬼”尚非不詞之甚者。《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》:“當簾閱角巾”,
註家於“閱”字皆不解,或“脫”字之訛歟。“脫”古或作“說”,
“說”通“悅”,“悅”音同“閱”,書經三寫,魚魯帝虎也。《詠懷》
第一首:“梁王與武帝,棄之如斷梗”,謂長卿棄梁王與武帝,觀
首句“懷茂陵”可見;王琢崖註謂梁王與武帝棄長卿,大誤。《仁和
里雜敘皇甫湜》:“脫落纓裾暝朝酒”,王註:“暝、夜也。暝朝酒謂其
朝夜飲酒為樂”;蓋不知“暝”為“瞑”之訛,即“眠”字,如《夜飲朝眠
曲》之“眠”耳。《賈公閭貴婿曲》:“無人死芳色”,王註:“無人為其
芳色而心死”;實則語意正類《十二月樂詞· 二月》之“酒客背寒南
山死”,謂無人堪偶,紅顏閒置如死或芳容坐老至死耳(參觀《管錐
編》一三四七頁)。《致酒行》:“主父西遊困不歸,家人折斷門前
柳”;王註:“攀樹而望行人之歸,至於斷折而猶未得歸,以見遲久之
380
意。”尚未中肯,試申論之。古有折柳送行之俗,歷世習知。楊升
菴《折楊柳》一詩詠此,圓轉瀏亮,尤推絕唱,所謂:“垂楊垂柳綰芳
年,飛絮飛花媚遠天。別離河上還江上,拋擲橋邊與路邊”(楊有仁
編《大全集》卷三十;參觀梁元帝《折楊柳》:“垂柳復垂楊”,薛能《楊
柳枝》第四首:“拋向橋邊與路邊”)。然玩索六朝及唐人篇什,似尚
有折柳寄遠之俗。送一人別,祗折一次便了;寄遠則行役有年,歸
來無日,必且為一人而累折不已,復非“河上江上”,而是門前庭前。
白居易《青門柳》:“為近都門多送別,長條折盡減春風”;邵謁《苦別
離》:“朝看相送人,暮看相送人,若遣折楊柳,此地無樹根”;魚玄機
《折楊柳》:“朝朝送別泣花鈿,折盡春風楊柳烟”;翁綬《折楊柳》:
“殷勤攀折贈行客,此去江山雨雪多。”此贈別之折柳也。《樂府
詩集》卷二十二《折楊柳》諸篇中,有如劉邈:“高樓十載別,楊柳濯
絲枝。摘葉驚開駃,攀條恨久離”;盧照鄰:“攀折聊將寄,軍中書信
稀”;韋承慶:“萬里邊城地,三春楊柳節。不忍擲年華,含情寄攀
折”;張九齡:“纖纖折楊柳,持此寄情人”;李白:“攀條折春色,遠寄
龍庭前”;孟郊:“贈遠累攀折,柔條安得垂。青春有定節,離別無定
時”,又“枝疏緣別苦,曲怨為年多”。太白又有《宣城送劉副使入
秦》云:“無令長相思,折斷楊柳枝。”此寄速之折柳也。苟以宋詩
解唐詩,則陳去非《簡齋集》卷八《古別離》言贈別:“千人萬人於此
別,柳亦能堪幾人折”,文與可《丹淵集》卷十九《折楊柳》言寄遠:
“欲折長條寄遠行,想到君邊已憔悴。”各明一義,闡發無賸矣。《古
詩十九首》之九:“庭中有奇樹,綠葉發華滋。攀條折其榮,將以遺
所思。馨香盈懷袖,路遠莫致之。此物何足貢,但感別經時”;雖不
言何“樹”,而“感別經時”,攀條遺遠,與《折楊柳》用意不二。長吉
詩正言折榮遠遺,非言“攀樹遠望”。“主父不歸”,“家人”折柳頻寄,
381
浸致枝髡樹禿,猶太白詩之言“長相思”而“折斷樹枝”,東野詩之言
“累攀折”而“柔條不垂”、“年多”“別苦”而“枝”為之“疏”。太白、長
吉謂楊柳因寄遠頻而“折斷”,香山、邵謁、魚玄機謂楊柳因贈行多
而“折盡”以至斷根;文殊而事同。蓋送別贈柳,忽已經時,“柳節”
重逢,而遊子羈旅,懷人怨別,遂復折取寄將,所以速返催歸。園中
柳折頻頻寄,堪比唱“陌上花開緩緩歸”也。行人歸人,先後處境異
而即是一身,故送行催歸,先後作用異而同為一物,斯又事理之正
反相成焉。越使及驛使“寄梅”事,久成詩文典實,聊因長吉詩句,
拈“寄柳”古俗,與之當對云。
59頁
【一】《日出入行》欲羿射日使不得奔,《苦晝短》更發舒斯意:
“天東有若木,下置啣燭龍。吾將斬龍足,嚼龍肉,使之朝不得迴,
夜不得伏。自然老者不死,少者不哭。”《天上謠》:“海塵新生石山
下”,即《古悠悠行》:“海沙變成石”;謂天上不多時,而人間已換世。
《相勸酒》:“羲和騁六轡”云云,可參觀《十二月詞· 閏月》:“今歲何
長來歲遲,王母移桃獻天子,羲氏和氏迂龍轡。”“迂”之為言“緩”
也;逢閏則一年之過稍遲,似羲和少緩其驅。李義山《河內詩》云:
“入門暗數一千春,願去閏年留月小”;願年歲之速度,遂不欲羲和
“迂轡”而望其加鞭矣。《浩歌》曰:“王母桃花千遍紅,彭祖、巫咸幾
回死”,謂人壽縱長,較神仙終為夭;《官街鼓》曰:“幾回天上葬神
仙,漏聲相將無斷絕”,謂仙壽長而有盡,不如宇宙之無窮。袁中郎
《瓶花齋集》卷四《過黃粱祠》第二首云:“不脫陰區苦奈何,仙官塵
侶不爭多。人間惟有李長吉,解與神仙作輓歌”;殆指此耶。
382
60頁
【一】李端(一作郎士元)《晚夏聞蟬》云:“昨日始聞鶯,今朝蟬
忽鳴”,表聖詩約十言為七字耳。馮夢龍《山歌》卷五《見閻王》一首
詞甚獷褻,又即誠齋語之發揮也。
62頁
【一】此節言造藝兩宗,尚無大誤,而援據欠審。當時百六陽
九,檢書固甚不易,亦由少年學問更寡陋也。蘇易簡《文房四譜》
卷二載張太碧《答張郎中分寄翰林貢餘筆歌》有云:“他年擬把補
造化”,太碧好長吉詩,又得一證。長吉尚有一語,頗與“筆補造
化”相映發。《春懷引》云:“寶枕垂雲選春夢”;情景即《美人梳頭
歌》之“西施曉夢綃帳寒,香鬟墮髻半沈檀”,而“選”字奇創。曾益
註:“先期為好夢”,近似而未透切。夫夢雖人作,却不由人作主。太
白《白頭吟》曰:“且留琥珀枕,或有夢來時”,言“或”則非招之即來
者也。唐僧尚顏《夷陵即事》曰:“思家乞夢多”,言“乞”則求不必得
者也。放翁《蝶戀花》亦曰:“只有夢魂能再遇,堪嗟夢不由人做”(參
觀《管錐編》一○四一至二頁)。作夢而許操“選”政,若選將、選色
或點戲、點菜然,則人自專由,夢可隨心而成,如願以作(Allmac h t
der Gedankens, Allmac ht des Wu n s c h e s—E . C a s s i r e r, P h i l o s o p h i e d e r
symbolischen Formen, I I , 1 9 4)。醒時生涯之所缺欠,得使夢完“補”
具足焉,正猶“造化”之能以“筆補”,躊躇滿志矣。周櫟園《賴古堂
集》卷二十《與帥君》:“机上肉耳。而惡夢昔昔〔即夕夕〕嬲之,閉
目之恐,甚於開目。古人欲買夢,近日盧德水欲選好夢”;堪為長
吉句作箋。納蘭容若婦沈宛有長短句集,名《選夢詞》;吾鄉劉芙
383
初《尚絅堂詩集》卷二《尋春》:“尋春上東閣,選夢下西湖”,又卷五
《白門惆悵詞》:“尋芳院落蘼蕪地,選夢池塘菡萏天”;必自長吉句
來。方扶南批註長吉集,力詆此詩“庸下”、“淺俗”、“滑率”,斷為
偽作。方氏以為長吉真手筆者,亦每可當“庸下”、“淺俗”、“滑率”
之評,故真偽殊未易言。方氏所訶此篇中“庸”、“淺”、“滑”處,竊
愧鈍暗,熟視無覩,然渠儂於“選夢”義諦,正自憒憒耳。《管錐編》
一二二至三頁論《榮華樂》、七八二頁論《南山田中行》、《管錐編增
訂》五六頁論《艾如張》,兹不復贅。《艾如張》首句“齊人織網如素
空”,可參觀《後漠書· 章帝紀》建初二年四月:“詔齊相省方空
縠”,章懷註:“紗薄如空也;或曰:空、孔也,即今之方目紗也。”所
謂“如素空”矣。
63頁
【一】契嵩於昌黎忽譏忽贊,於昌黎、廬陵一非一是,擇地而施,
因人而發,正本其教所謂“權實雙行法”也(參觀《管錐編》四三七至
八頁)。甚且以己之心,推置昌黎之腹。《鐔津文集》卷一《勸書》第
一謂昌黎於佛之“道本,亦頗推之”,其闢佛、“權道”也,“後世當求
之韓心,不必隨其語也。”南宋釋志磐《佛祖統紀》卷首《通例》遂云:
“今人有能少抑盛氣,盡觀此書,反覆詳味,則知韓公之立言皆陽擠
陰助之意也。”全謝山《鮚埼亭集》卷三十八《雪庭西舍記跋》譏李純
甫云:“其引致堂《讀史管見》,以為致堂《崇正辨》之作,滿紙駡破戒
之說,而實未嘗不心折於老佛。嘻。屏山佞佛已耳,亦何用取古人
而周內之。”蓋闢佛而名高望重者,如泰山之難搖、大樹之徒撼,則
釋子往往不揮之為仇,而反引以為友;巧言曲解,稱其於佛說貌離
而神合、心是而口非焉。紀德(André Gide)當謂:虔信天主教者論
384
文有術,於欲吞併而不能之作家則抹摋之,於欲抹摋而不得之作家
則吞併之(L a m é t h o d e e s t d e d é n i e r t o u t e v a l e u r à c e u x q u ' i l s
n e p e u v e n t a n n e x e r ; d ' a n n e x e r t o u s c e u x à q u i i l s n e p e u v e n t
d é n i e r t o u t e v a l e u r —J o u r n a l , 1 3 m a r s 1 9 3 0 , c f . 2 n o v. , l a P l é i -
a d e , 9 7 3 , 1 0 1 4 .)釋子取韓昌黎、胡致堂而“周內”之,亦正用“吞
併術”。此術用途至廣,固非佛教及天主教所得而專,亦不僅施於談
藝,勿待言矣。章實齋《乙卯劄記》謂契嵩《非韓》“毛吹疵剔,亦頗有
中韓之失”,然“發端”辨《原道》,“於文理尚未會通”,是也。契嵩
奉禪,而亦遭普昭斥為“無教眼”,“妄據禪經,熒惑天下”,見《佛祖
統記》卷二十一《諸師雜傳》。
【二】王逢原作詩,心摹手追,最屬昌黎。《廣陵集》卷八《還東野
詩》所謂:“吾於古人少所同,惟識韓家十八翁。”論道如卷七《答道
士王元之》云:“周公汲汲勞,仲尼皇皇疲。軻況比踵遊,雄愈比肩
馳”;卷十三《書墨後》至云:“仲尼之後,獨抗撥邪說而自正者,財孟
與韓二人耳。”而卷十四《說孟子序》則云:“性命之際、出處之要,愈
與孟子異者多矣。韓愈立言而不及德,獨揚雄其庶乎”;卷十八《與
束伯仁手書》第五通且撇去昌黎,逕推荊公上繼子雲:“以今所考,
自揚雄以來,蓋未有臨川之學也。”荊公於當世才士,舍其子元澤而
外,所稱譽莫過逢原;逢原軒揚輊韓,大似附和荊公“漢儒”、“秦俠”
之論,而尊子雲即為尊荊公也。知己感恩,阿私所好,殆人情之
常耶。
64頁
【一】《毛穎傳》詞旨雖巧,情事不足動人,俳諧之作而已。唐人
卻有以與傳奇小說等類齊舉者。李肇《國史補》卷下云:“沈既濟撰
385
《枕中記》,莊生寓言之類。韓愈撰《毛穎傳》,其文尤高,不下史遷。
二篇真良史才也。”評小說而比於《史記》,許以“史才”,前似未見。
《山谷外集》卷十《廖袁州次韻見答》云:“史筆縱橫窺寶鉉,詩才清
壯近陰何”,自註:“干寶作《搜神記》,徐鉉作《稽神錄》”,用意亦同。
李卓吾、金聖歎輩評《水滸》“比於班馬”、“都從《史記》出來”等議
論,阿堵中已引而未發矣。
65頁
【一】《弇州山人續稿》卷一百五十《吳中往哲象贊》於歸震川
曰:“先生於古文詞,雖出之自史漢,而大較折衷於昌黎、廬陵。不事
雕飾,而自有風味,超然當名家矣。”《贊》曰:“風行水上,渙為文章;
當其風止,與水相忘。剪綴帖括,藻粉鋪張。江左以還,極於陳梁。千
載有公,繼韓歐陽。余豈異趨,久而始傷。”錢牧齋《初學集》卷七十
九《與唐訓導汝諤論文書》、卷八十三《題歸太僕文集》、《有學集》卷
四十九《題宋玉叔文集》、《列朝詩集》丁集卷六又卷十二重疊引
《贊》語,皆竊易“久而始傷”為“久而自傷”,以自堅其弇州“晚年定
論”之說。周櫟園《書影》卷一記弇州晚年翻然自悔,本枚齋所說,而
引《贊》中此句,作“始傷”不誤。歸玄恭編《震川全集》,末附弇州
《贊》及《列朝詩集》中震川傳,亦作“始傷”,已據弇州原文以校正牧
齋引文。而《明詩綜》卷四十四、《明史· 文苑傳》、《四庫提要》卷一
百七十二均作“自傷”,則未檢《弇州續稿》而為牧齋刀筆伎倆所欺。
李元仲《寒支二集》卷一《答葉慧生書》云:“及元美末年為震川贊,
乃曰:‘余豈異趣,晚而自傷。’蓋傷震川之不可及也。”呂叔訥《白雲
草堂文鈔》卷三《再復嚴明府書》云:“究之王李所成,不能軼出於韓
歐之徒之上。晚而自傷,竟屈伏於震川之下。”蔣子瀟《七經樓文鈔》
386
卷四《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》甚許弇州,言其非真推震川,乃“老
而懷虛,自貶以揚之”,卻仍謂弇州有“久而自傷”之語。近賢論著,
因循不究。蓋眾咻傳訛,耳食而成口實矣。一字之差,詞氣迥異。“始
傷”者,方知震川之不易得,九原不作,賞音恨晚也。“自傷”者,深悔
己之迷塗狂走,聞道已遲,嗟悵何及也。二者毫釐千里。曰“豈異趣”
者,以見己與震川,同以“史漢”為究竟歸宿,特取徑直而不迂,未嘗
假道於韓歐耳。弇州弟敬美《王奉常集》卷五十三《藝圃擷餘》云:
“正如韓柳之文,何有不從左史來者。彼學而成為韓為柳,我却又從
韓柳學,便落一塵矣。輕薄子遽笑韓柳非古,與夫一字一語必步趨
二家者,皆非也。”足資傍參。弇州《讀書後》卷四《書歸熙甫文集後》
須與《四部稿》卷一百二十八《答陸汝陳》合觀。陳眉公《妮古錄》引
弇州語,亦見《續稿》卷一百七十五《與徐宗伯書》,其書與卷一百八
十一《與李仲子能茂》、卷一百八十二《與顏廷愉》,胥可闡明此《贊》。
《書譜》記王逸少評書云:“鍾張信為絕倫。吾書比之鍾張,鍾當抗
行,或謂過之,張草猶當雁行。”弇州晚歲虛憍氣退,於震川能識異
量之美,而非降心相從,亦不過如逸少之於鍾張而已。何嘗拊膺
自嗟、低頭欲拜哉。牧齋排擊弇州,不遺餘力,非特擅易前文,抑且
揑造故事。如記弇州造訪湯若士,若士不見,而盡出所塗抹弇州文
集散置几案間,弇州繙閱,默然而去。王山史《砥齋集》卷二《書錢
牧齋湯臨川集序後》即謂其“欲訾弇州”,所“述事似飾而未確”:“預
出之以度弇州之至耶?抑延弁州至堂而後出之耶?”竊謂徵諸《玉
茗堂尺牘》卷一《答王澹生》,則若士“標塗”弇州集,有人“傳於”弇
州“之座”而已;卷三《復費文孫》明言舊與弇州兄弟同仕南都,“不
與往還”。牧齋不應未覩二牘,而悍然杜撰掌故,殆自恃望重名高,
不難以一手掩天下耳目歟。牧齋談藝,舞文曲筆,每不足信。渠生
387
平痛詆七子、竟陵,而於其友好程孟陽之早作規橅七子、蕭伯玉之
始終濡染竟陵,則為親者諱,掩飾不道隻字。竄改弇州語,不啻上
下其手,正是一例。吳修齡《正錢錄》不可得見,觀《彙刻列朝詩集
小傳》錢湘靈序、及舊鈔本《錢湘靈先生詩集補編》第五冊《戲為論
詩絕句》第二十七首,則吳書專摘《列朝詩集傳》字句疵累,於其議
論記敍之不公失實,初無是“正”也。
68頁
【一】朱子《語類》卷一百三十九云:“退之所接引,皆是破落戶,
非好僧。如惠師、靈師之徒,為退之說得也狠。後見大顛,不得不
服。”張嵩菴所謂“抽豐詩僧”之說,已發於此。陳蘭甫《東塾集》卷
二《書偽韓文公與大顛書後》闡釋《與孟簡書》語意最確,略云:“歐
公既知其官銜之謬,而不知其書之偽,殊不可解。朱子之說尤不可
解。《與孟簡書》所謂與之語雖不盡解者,韓公與大顛語,大顛不盡
解也。胸中無滯礙者,大顛無滯礙也。朱子則以為大顛之語,韓公
雖不盡解,亦豈不足暫空其滯礙之懷,此尤於文義不合矣。”朱文寧
《湧幢小品》卷十八云:“潮州韓文公〔祠〕像,狀如浮屠。此後人因
公闢佛而故以此挫之,以實大顛之說。郭青螺為守,易以木主,最
是。”潘稼堂《遂初堂詩集》卷十三《韓山謁昌黎廟》第二首云:“潮州
古揭陽,秦初置軍屯。牧潮不匝歲,惠愛千秋存。邦人謹奉事,肅
若周孔尊。張君感諫草,守廟不用髡”,自註:“舊以僧守祠,拗齋始
罷遣之”。昌黎《原道》曰:“佛者曰:孔子、吾師之弟子也”,豈自料
身後亦被迫披剃而為粥飯僧所賴以衣食哉。
【二】查悔餘《初白菴詩評》卷中論朱子此數詩曰:“既誦佛經,
又觀道書,想亦聊遣詩興,未必果有其事也”;又摘朱子《秋雨》、《寄
388
山中舊知》兩詩中“悟無生”,以為是“禪語”。夫世法視詩為華言綺
語,作者姑妄言之,讀者亦姑妄聽之。袁中郎《瓶花齋集》卷六《雪
濤閣集序》所謂:“有泛寄之情,無直書之事,故詩虛而文實。”然執
著“遣興”、“泛寄”,信為直書紀實,自有人在。唐李遠有聯云:“人
事三杯酒,流年一局棋”,一作:“青山不厭三杯酒,長日唯銷一局
棋。”《幽閑鼓吹》記令狐綯薦遠為杭州刺史,宣宗曰:“我聞遠有詩
云:‘長日唯銷一局棋’,豈可以臨郡哉。”綯對曰:“詩人之言,非有
實也。”周櫟園《尺牘新鈔》二集《藏弆集》卷十施男《與徐巨源》記方
棠陵語張崑崙山人曰:“君詩固嘉,而鮮情實。如無山稱山,無水賦
水,不歡而鬯,弗戚而哀,情實安麗。”張答曰:“風人婉詞託物。若
文王之思后妃,豈必臨河洲、見雎鳩耶。如祖餞寧必携百壺酒,而
云:‘清酒百壺,惟筍與蒲。’若據情實,老酒一瓶,豆腐麪筋,俱可與
黏泥柳絮收入眉山夾袋矣。”皆初白所謂“未必果有其事”。一言以
蔽之,詩而盡信,則詩不如無耳。參觀《管錐編》九六至八頁。小普
林尼(Pliny)嘗云:“准許詩人打誑語”(Tamen pöet i s m e n t i r i l i c et—
L e t t e r s , VI, xxi, Loeb, I, 500)。哈代至曰:“苟伽利略祗作詩述其地
球轉動說,則宗教法庭或且縱任之而不問”(I f G a l i l e o h a d s a i d i n
v e r s e t h a t t h e w o r l d m o v e d , t h e l n q u i s i t i o n m i g h t h a v e l e f t h i m
a l o n e—quote d i n R . G i t t i n g s , The Older Hardy, Pe n g u i n , 1 9 8 0 , 1 20),
蓋詩歌雖可招文字之禍,尚萬一得託“詩人之言”,“虛”而非“實”,
罪疑惟輕。散文相形,更信而有徵,鑿而可據,遂愈不為羅織者所
寬假也,參觀第128 頁補訂一。
78頁
【一】陳士業《寒夜錄》卷下摘李端《寄盧綸》、《下第》、《寄薛戴》
389
三詩中句,謂其“好以語助入詩,頃鍾譚多用此體”。李元仲《寒支
二集》卷二《答友》謂鍾譚甚避“庸腐”而必至於“庸腐”,其故在於
“專禁使事,全以語助點綴成文”。王漁洋《古夫于亭雜錄》卷二引
《老學菴筆記》所舉王中父、韓持國詩用語助,因謂:“天啟後竟陵派
盛行,後生效之,多用焉、哉、乎、也等虛字成句,令人噴飯。”似不省
唐宋大家均有其體,明人為之者亦匪獨竟陵。王氏嘗為班孟堅所
謂“言語侍從之臣”,使其生當乾隆之世,或將嚙唇忍笑,咽飯不敢
噴而至於噎歟,抑且如翁覃谿、錢蘀石、劉石菴輩,仰法聖製,亦“用
虛字成句”歟。南宋之季,趙昌甫蕃與韓仲止淲詩名藉甚,即方虛
谷並推之“二泉”也。方氏《桐江集》卷四《跋趙章泉詩》謂:“於助詞
上著力,亦須渾成不露乃可。近人學之,乃至偏枯憔悴,全用之乎
者作對。”實則二泉用語助,均弛弱酸腐,視後來鍾譚蓋有過之,
陳、李、王、翁等或未之知。兹自韓氏《澗泉集》拈古近體各二例。卷
三《春日雜興》:“如水深火熱,亦運之而已”;卷六《贈劉解元》:“劉
改之者忽相逢”;卷十三《次韻昌甫所寄》:“於今之世宜咸若,從古
之賢定復然”;卷十七《和昌甫竹句》:“山村底處無叢薄,我獨因人
以賦焉。”殊堪為乾隆御製解嘲張目矣。李天生《受祺堂文集》卷四
《題忠臣孝子詩書》云:“中丞〔焦涵一〕弱冠為詩,模楷杜陵,既而
曰:‘聖不可為,姑狂之。’書法亦然。孫大司馬白谷嘗譏之曰:‘公
詩欲學高皇帝耶。高皇帝天授豈可學。’”明末大臣尚大膽隱“譏”
明太祖之惡詩,晚清臣工於清高祖詞翰倘有歎“天子揮毫不值錢”
者乎。書此以質方聞。
79頁
【一】余此論有籠統鶻突之病。僅註字句來歷,固宜徵之作者
390
以前著述,然倘前載無得而徵,則同時或後人語自可引為參印。若
雖求得詞之來歷,而詞意仍不明了,須合觀同時及後人語,方能解
會,則亦不宜溝而外之。《文選》開卷第一篇班孟堅《兩都賦· 序》
之“朝廷無事”句下,善註引蔡邕《獨斷》而自白曰:“諸釋義或引後
以明前,示臣之任不敢專,他皆類此”;《東都賦》之“體元立制”句
下,善註至引晉人杜預《左傳註》“體元以居正”為漢文來歷,此類
時一遇之。《西京賦》之“右平左墄”句下,善註引《西都賦》“左墄右
平”,以班證張,又如以繁欽詩與曹子建賦互印矣。劉須溪評雁湖
註語,亦不可一概而論。如卷三十八《送王覃》云:“山林渺渺長回
首,兒女紛紛忽滿前”,雁湖註引謝師厚詩:“倒著衣裳迎戶外,盡呼
兒女拜燈前”;《姑胥郭》云:“旅病愔愔如困酒,鄉愁脈脈似連環”,
雁湖註引東坡詩:“下第味如中酒味”;皆牽合無謂,兹不多舉。卷
四十七《黃鸝》云:“婭姹不知緣底事,背人飛過北山前”,雁湖註引
蘇子美詩:“婭姹人家小女兒,半啼半語隔花枝”;按《蘇學士文集》
卷入《雨中聞鶯》曰:“嬌騃人家小女兒”,雁湖改字以附會荊公詩,
尤不足為訓。顧復有捉置一處,使人悟脫胎換骨之法者,如卷四十
《送望之赴臨江》云:“黃雀有頭顱,長行萬里餘”,雁湖註引山谷《黃
雀》詩:“頭顱雖復行萬里”;卷四十六《韓信》云:“將軍北面師降虜,
此事人間久寂寥”,雁湖註引山谷:“功成千金募降虜,東面置坐師
廣武,雖云晚計太疏略,此事亦足垂千古。”然此二註之意,早發於
吳曾《能改齋漫錄》卷十矣。又按吳書論《送望之出守臨江詩》一
條,《苕溪漁隱叢話》後集卷二十五引作《復齋漫錄》。南宋人書中
所引《復齋漫錄》多見於今本《能改齋漫錄》中,即如雁湖註卷二十
二《即事》“靜憩鷄鳴午句、卷二十八《張侍郎示東第新居和酬》“恩
從隗始詫燕臺”句,皆引《復齋漫錄》,《叢話》後集卷二十五、卷三十
391
二亦然,而兩則均見《能改齋漫錄》卷三。《能改齋漫錄》卷七考論
荊公《張侍郎示東第新居和酬》此聯甚詳,不應卷三又有寥寥數語,
兩條之一當出《復齋漫錄》;卷三論荷囊條《叢話》後集卷三十六引
作《復齋漫錄》,而《蘆浦筆記》卷三糾《能改齋漫錄》有之。斯類疑
莫能明。《四庫總目》卷一百十八《能改齋漫錄》提要云:“輾轉繕
錄,不免意為改竄,故參錯百出,不知孰為原帙也”;卷一百三十五
《白孔六帖》提要小註云:“按《復齋漫錄》今已佚,此條見《苕溪漁隱
叢話》所引。”然於兩《漫錄》之莫辨葛、龔,初未措意也。
【二】吳沆《環溪詩話》卷下論其兄濤詩一聯,亦明言“黃雲”為
麥、“白雪”為繭。《後村大全集》卷五十八《太乙宮中保蠶麥設醮青
詞》云:“繭似甕而倍收,競練白雪;餅如篩而一飽,蚤刈黃雲。”後村
道“餅”,蓋參東坡《和文與可洋川園池》三十首之二十九《南園》:
“桑疇雨過羅紈膩,麥壠風來餅餌香”;東坡《初到黃州》云:“長江繞
郭知魚美,好竹連山覺筍香”,同此機杼( 參觀第222 頁補訂一);
如《莊子· 齊物論》所謂:“亦大早計,見卵而求時夜,見彈而求鴞
炙”,復大類東坡自嘲之“甕算”也(參觀馮星實《蘇詩合註》卷四十
二《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、因用其韻賦一篇、并寄諸子姪》:“中夜起
舞踏破甕”施、王二註;《梅磵詩話》言“甕算”,據《東坡詩註》。均不
知其事出殷芸《小說》,文見《事文類聚》前集卷三十六引)。李光庭
《鄉言解頤》卷五有云:“鄉人嗤妄想者,則曰:‘在罈子裏睡覺,作甕
兒夢罷”;李籍寶坻,與張南山、吳紅生等相識,則清中葉北方流傳
俗語,尚有類“甕算”焉。“甕算”之嘲,異域載籍有酷似者,如《天方
夜譚》中薙髮師第五弟事(“The Ta l e o f a l - Ā s h a r, t he Fi ft h Brot
h e r o f t h e B a r b e r ”, T h e B o o k o f t h e T h o u s a n d N i g h t s a n d O n e
Night, t r. Powys Mat h e rs , r e v. e d . 1 93 7, 1 , 3 3 9 f f . ),拉封丹《寓言》
392
中鬻牛乳女郎一篇(La Fo n t a i n e , F a b l e s , VII. x, “L a L a i t i è r e et
le Pot a u l a i t”)尤膾炙人口。吾國宋以後詩文尠及“甕算”,遂無
人以此類諷世語捉置一處。“見卵而求時夜”,正英諺所謂“卵未抱
而早計雛數(To c o u n t c h i c k e n s b e fo r e t h e y a r e h a t c hed)也。
81頁
【一】韓孟《鬭鷄聯句》:“受恩暫始隗。”《昌黎集》五百家註引洪
興祖語謂荊公“恩從隗始詫燕臺”,句中“恩”字本此。
82頁
【一】唐彥謙更以《夜蟬》為題,有曰:“清夜更長應未已,遠烟尋
斷莫頻嘶。”
【二】《能改齋漫錄》卷七早引《逸民賦· 序》以明荊公用字來
歷。樓大防《攻媿集》卷七十《跋戴伯輿石屋詩卷》亦引《莊子· 秋
水》及陸士龍《逸民賦》,又卷七十五《題專壑》引《莊子》,謂荊公詩
“用其語”。
【三】平景孫《樵隱昔寱》卷十四《跋穆堂別稿書孫侔傳後》復據
歐、曾文、蘇詩、《老學菴筆記》補穆堂所未備。《老學菴筆記》一節
即8 1 頁所徵者。
83頁
【一】因勘訂此書,稍復披尋雁湖註,偶有所見,并識之。○(一)
《禿山》畧云:“吏役滄海上,瞻山一停舟,怪此禿誰使,鄉人語其由。
一狙山上鳴,一狙從之游,相匹乃生子,子眾孫還稠。山中草木盛,
根實始易求。眾狙各豐肥,山乃盡侵牟。狙雖巧過人,不善操鉏耰。
393
生生未云已,歲晚將安謀。”按荊公雖自言即目直尋,然似意中亦有
柳子厚《憎王孫文》在。文畧云:“湘水之悠悠兮,其上群山。胡兹
鬱而彼瘁兮,善惡異居其間。惡者王孫兮善者猨。跳踉叫囂兮,外
以敗物、內以爭群。嘉華美木兮碩而繁。群披競嚙兮枯株根。”柳
文以山之“瘁”歸咎於猿性之“惡”,王詩以山之“禿”歸咎於猿生之
繁,所見更卓,稍逗馬爾薩人口論之說矣。○(二)《張良》:“從來四
皓招不得,為我立棄商山芝”;劉須溪評:“他口語毒,‘立棄’二字有
疑。便如‘天發一矢胡無酋’,不動聲色。”按“天發”句出荊公《澶州》
詩,須溪識殊銳;荊公《書汜水關寺壁》云:“汜水鴻溝楚漢間,跳兵
走馬百重山。如何咫尺商於地,便有園公綺季閒”,蓋蓄疑於四皓
深矣。辛稼軒《踏莎行》云:“長憶商山,當年四老,塵埃也走咸陽
道。為誰書到便幡然,至今此意無人曉”;便“動聲色”。○(三)《桃源
行》:“望夷宮中鹿為馬,秦人半死長城下”;雁湖註引《高齋詩話》謂
指鹿乃二世事,長城乃始皇事,又指鹿事不在望夷宮中。按曾季狸
《艇齋詩話》記聞之徐師川曰:“二句倒了,當易置之,方有倫序”;王
彥輔《麈史》卷中曰:“議者謂二世致齋望夷宮,在鹿馬之後,又長
城之役在始皇時。或曰:概言秦亂而已,不以詞害意也。”均遠在曾
慥《高齋詩話》之前。須溪評曰:“正在不分時代,莽莽形容世界之
不可處者”,即“概言秦亂”之意也。○(四)《贈曾子固》:“假令不幸
賤且死,後日猶為班與揚”;雁湖註引王震作子固集序云:“先生自
負要似劉向,不知韓愈為何如也。”按此為荊公推波扇燄,實乖子固
持論。《元豐類稿》卷四《雜詩》第三首:“韓公綴文詞,筆力乃天授。
並驅六經中,獨立千載後。謂為學可及,不覺驚縮手。如天有日月,
厥耀無與偶。”非如荊公之大言不屑為昌黎也。○(五)《過劉貢父》;
雁湖註引張耒《祭貢父文》云云。按其文見《張右史集》卷四十五,
394
而曾肇《曲阜集》卷四有《代祭劉貢父文》,亦即此篇;《皇朝文鑑》目
錄中作曾肇而本篇下作張耒。○( 六)《晝寢》。按四庫館臣誤以此
詩輯入劉原父《公是集》卷十九,以雁湖註為原父自註,尤可笑也。
“百年惟有且,萬事總無如”;雁湖註:“《詩》:‘匪且有且’;註:且、此
也。梵志出家,白首而歸,鄰人曰:‘昔人尚存乎。’曰:‘吾猶如也。’”
按引《周頌· 載芟》毛《傳》註“有且”,甚當;引僧肇《物不遷論》,潛改
“吾猶昔人,非昔人也”為“吾猶如也”,以註“無如”,曲意牽合,而仍
不通。兩句皆歇後語,謂:人生百年,為時亦祗猶此晝寢之久;人世
萬事,得趣皆不如此晝寢之佳。上句猶《莊子· 齊物論》“夢為蝴
蝶”節、郭象註云:“世有假寐而夢經百年者,則無以明今之百年非
假寐之夢者也”;下句猶張令問《寄杜光庭》云:“試問朝中為宰相,
何如林下作神仙;一壺美酒一爐藥,飽聽松風清晝眠”,或陳希夷
《歸隱》云:“紫陌縱榮爭及睡。”○(七)《半山春晚即事》:“春風取花
去,酬我以清陰。”按孔平仲《朝散集》卷四《夏夜》云:“一天星斗清
人意,四面芙蕖遺我香。”“酬”、“遺”皆與司馬相如《子虛賦》所謂
“色授”之“授”相通,亦猶劉夢得《楚望賦》所謂“萬象森來貺予”也
(參觀《管錐編》九○八至九頁)。○ ( 八)《徑暖》:“靜憩鷄鳴午,荒尋
犬吠昏”;雁湖註引《復齋漫錄》考定是“鷄”字非“鳩”字。按《漫錄》
所引唐人句“茅屋午時雞”,出劉夢得《秋日送客至潛水驛》詩。荊公
《示無外》云:“鄰雞生午寂,幽草弄秋妍”,又《歸菴》云:“東菴殘夢
午時鷄”,似不必在邇而求之遠也。又按此詩結句“疑是武陵源”,雁
湖註:“詩話云:公自言武陵源不甚好,韻中別無韻也。”《瀛奎律髓》
卷十批語同。然據《詩話總龜》前集卷九引《王直方詩話》及葉正則
《水心集》卷二十九《題荊公詩後》,別東坡手寫荊公此詩時評語云
然,非荊公自道。雁湖、虛谷豈別有所本耶。○(九)《重游草堂寺》次
395
韻:“鶴有思顒意,鷹無變遁心”;雁湖註下句:“支遁好養鷹馬而不
乘放,人或譏之,遁曰:貧道愛其神駿耳。”按註未言所引何書。《能
改齋漫錄》卷十云:“《世說》載支遁道林常養馬數匹,或言道人畜馬
不韻,支云:貧道重其神駿。《高僧傳》載支遁常養一鷹,人問之,答
曰:賞其神駿。然世但稱其賞馬,不稱其賞鷹,惟東坡有謝《雲師無
著遺予支遁鷹馬圖》詩,所謂:‘莫學王郎與支遁,臂鷹走馬憐神
駿。”觀《高僧傳》卷四祗云:“人嘗有遺遁馬者,遁受而養之。時有
譏之者,遁曰:愛其神駿,聊復畜耳。”初未道養鷹事,不知《漫錄》何
據;且“神駿”之目,明指馬言;物色鷹當言“俊”,如少陵《鵰賦》所謂
“俊無留賞”,或微之《有鳥》所謂“俊鶻俊無匹”。唐釋皎然《支公詩》
僅云:“支公養馬復養鶴”;馮氏《蘇詩合註》卷三十五《雲師無著遺
予支遁鷹馬圖》詩此句下引宋人註,亦祗據《世說》言畜馬事也。然
司空表聖《退棲》詩已曰:“燕昭不是空憐馬,支遁何妨亦愛鷹”,荊
公之句正沿唐人傳說。《漫錄》謂唯見坡詩,失之未考。阮芸臺《石
渠隨筆》卷一記《韓幹神駿圖》云:“設色畫。一僧坐磐石,不冠赤足
挾杖。一人衣冠背坐。一虬鬚奴架鷹侍立。一童紅襖持椎,騎白馬
絕水來。蓋畫支遁故事。《庚子消夏記》載此。”孫退谷《庚子消夏
記》卷八祗有《渡水神駿圖》,云:“畫不知何人作。圖中一童子騎馬
入水中,岸上石榻坐一士人一僧;旁有大樹,一侍者傍樹而立,臂
鷹。於龔芝麓寓見之。”芸臺當即指此。使其圖果韓幹手筆,則俗
語不實,已於盛唐流布丹青。釋志常《佛祖通載》卷六記支遁養鷹
復養馬;元人著作更習焉不察矣。○(十)《歲晚》:“月映林塘靜,風
涵笑語涼。俯窺憐綠淨,小立佇幽香。携幼尋新菂,扶衰坐野航。
延緣久未已,歲晚惜流光。”按此詩亦見王邁《臞軒集》卷十四,蓋四
庫館臣誤從《大典》輯入。“歲晚”當是“晚歲”之意,謂年老也,因所
396
賦不類彫年冬色。然既以“月”領起全篇,而詩中情景殊非夜間事;
琢句雖工,謀篇未善。即“明月轉空為白晝”(荊公《登寶公塔》句),
池“塘”之“綠淨”亦“映”而“窺”勿得見。此等破綻,皆緣寫景狀物
時,以“心中所憶攙糅入眼前所覩”(l et t i n g r e m e m b e r i n g m i x i t s e l f
w i t h l o o k i n g),格特魯德· 斯坦因(Gert r ude Ste i n)嘗引為深戒者。
小說、院本亦每有之。張文成《游仙窟》描摹生動,而節目粗疎,不
顧時逐事遷,徒知景物之鋪陳,渾忘景光之流轉,於是有聲有色,而
不類不倫。深宵開宴,覩梁間燕子雙飛;黑夜涉園,見“雜果萬株,
含青吐綠;叢花四照,散紫翻紅。”元曲如鄭德輝《梅香》第二折樊
素唱:“趁此好天良夜,踏蒼苔月明。看了這桃紅柳綠,是好春光也
呵。花共柳,笑相迎,風和月,更多情。醞釀出嫩綠嬌紅,淡白深
青。”鄭氏如盲人之以耳為目,遂致樊素如女鬼之俾夜作晝也。學
者斤斤於小說院本之時代訛錯( 參觀《管錐編》一二九六至一三○
四頁),竊謂此特記誦失檢耳,尚屬詞章中癬疥之疾。觀物不切,體
物不親,其患在心腹者乎。( 參觀Wordswo r t h to Scott, 7 Nov.
1 8 0 5 :“w i t h h i s e ye o n t h e o b j e c t ”, E a r l y L e t t e r s o f W i l l i a m a n d
Dorothy Wordsworth, e d . E . d e S e l i n c o u r t , 54 1.)○( 十一)《君難
託》:“槿花朝開暮還墜,妾身與花寧獨異。如今始悟君難託。”按直
率無味。放翁《夜游宮· 宮詞》云:“咫尺長門過萬里,恨君心,如危
欄,難久倚”,以“倚”切扣“託”意而不明犯“託”字,復以欄烘托之,
賦此題恰好。○(十二)《休假大佛寺》:“從我有不思,捨我有不忘”;
雁湖註:“王令詩:‘來即令我煩,去即我不思。’不若公詩之婉。”按
《廣陵集》卷六《寄崔伯易》云:“屢來徒我煩,不來我勿思”;雁湖實
轉引自《王直方詩話》(《苕溪漁隱叢話》前集卷三十七),非本來面
目,亦不如原句多矣。又按劉貢父《彭城集》卷五《結廬》:“客或為
397
我歡,客或不我顧;歡我我不驚,去我我不慕”;與二王詩可合觀。
○(十三)《遊栖霞菴約平甫至因寄》:“求田此山下,終欲忤陳登”;
須溪評:“即‘問舍求田意最高’,而更婉美。”按《和楊樂道幕次憶漢
上舊居》云:“如何憂國忘家日,尚有求田問舍心”;《寄平甫》云:“乘
馬從徒真擾擾,求田問舍轉悠悠”;《默默》云:“蒼髯欲茁朱顏去,更
覺求田問舍遲”;須溪所引“問舍求田意最高”,見《讀蜀志》。荊公
詩中蓋數用劉玄德斯語。夫一家詩集中詞意重出屢見,藉此知人,
固徵其念兹在兹,言之諄諄,而談藝則每嫌其事料儉而心思窘,不
能新變,幾於自相蹈襲。黃梨洲《明文授讀》卷二十周容《復許有介
書》云:“何以讀君一首而輒得數十首以後,讀君一過而如已數十過
之餘,曷故也。古人著述足以傳久不朽者,大約有三,一曰避。使龍
而日見形於人,亦豢矣。使人而日餐江瑤柱,亦飲矣。故讀數首而
不得其所守之字,讀數十首而不得其所守之律,讀數十百首而不得
其所守之體。陸生曰:‘數見不鮮’,可以悟所避矣。”陳眉公《晚香
堂小品》卷十二《汪希伯詩序》云:“吾輩詩文無別法,最忌思路太熱
耳。昔王元美論藝,止拈《易》所云:‘日新之謂盛德。’余進而笑曰:
孫興公不云乎:‘今日之跡復陳矣。’故川上之歎,不曰‘來者’,而曰
‘逝者’。天馬拋棧,神鷹掣鞲,英雄輕故鄉,聖人無死地;彼於向來
熟處,步步求離,刻刻不住。右軍萬字各異,杜少陵詩無一篇雷同;
是兩公者非特他人路不由,即自己思路亦一往不再往”(參觀《管錐
編》一一九九頁增訂論“陳言”與“割愛”)。皆快論隽語,欲詩人遣詞
命意,如蘧廬之一宿不再宿、阿閃國之一見不再見。雖陳義過卓,然
作者固當仰高山而心嚮往也。嘗試論之。一首之中,字句改易,後
來居上,定本獨傳,然往往初稿同留天壤,有若良工示璞、巧婦留針
線迹者。如少陵《曲江對酒》之“桃花細逐楊花落”,原作“桃花欲共
398
楊花語”,是也。一集之中,語意屢見,亦彷彿斟酌推敲,再三嘗試以
至於至善,不啻一首之有草稿與定本。特數篇題目各異,語得並
存,勿同一首塗逭之後,存一而拾其餘耳。如少陵《奉寄鄭少尹審》
云:“社稷纏妖氣,乾坤送老儒。百年同棄物,萬國盡窮途”;《野望》
云:“納納乾坤大,行行郡國遙。扁舟空老去,無補聖明朝”;《大曆
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》云:“此生遭聖代,誰分哭窮途”;《江
漢》云:“江漢思歸客,乾坤一腐儒”;《客亭》云:“聖朝無棄物,老病
已成翁”;《旅夜書懷》云:“名豈文章著,官應老病休。”語意相近或
竟相同,而《江漢》、《客亭》、《旅夜書懷》中句毫髮無憾,波瀾老成;則
視他三首中句為此三首中句之草創或試筆,亦無傷耳。吳澹川《南
野堂筆記》卷一嘗謂少陵“風急天高猿嘯哀”一首即將“重陽獨酌杯
中酒,臥病起登江上臺”二句“衍為一篇”,正復有見於此。試取斯類
諸篇匯觀,宛若覩一篇之先後數番改稿,慘淡經營,再接再礪,而非
百發百中焉。荊公數使劉玄德事,自以須溪所稱為最工也。若夫
就熟而成落套,戀戀不捨,處處可移,又當別論。唐人如許丁卯即是
顯例;葛常之《韻語陽秋》卷一摘其複句,郎仁寶《七修類稿》卷三十
六譏其“常將己詩重用”。又如韓致堯《奉和孫舍人》第一首云:“熾
炭一爐真玉性,濃霜千澗老松心”;《病中初聞復官》第一首云:“燒
玉漫勞曾歷試,鑠金寧為欠周防”;《再思》云:“流金鑠石玉長潤,敗
柳凋花松不知”;《此翁》云:“金勁任從千口鑠,玉寒曾試幾爐烘”;
真“不悟避”而於“自己思路一往再三往”者。磨驢踏迹,異乎駿馬拋
棧矣。○(十四)《酴醾金沙二花合發》:“我無丹白知如夢”;雁湖註
引《真誥》卷三:“若丹白存於胸中,則真感不應。”按《真誥》卷二云:
“雖名夫婦,不行夫婦之迹。是用虛名,以示視聽。苟有黃赤( 原
註、謂色欲)存乎胸中,真人亦不可得見。”雁湖臆改欺人。《真誥》卷
399
十三詳言神女寒華“行玄白而有少容。玄白道忌房室,房室即死”
云云,則道固不忌“白”也。《雲笈七籤》卷三十三載孫思邈《攝養枕
中方· 學仙雜忌》條云:“夫習真者,都無情慾之感。若丹白存於胸
中,則真感不應”;荊公句本此。道家所謂“丹白”,即釋書如智者
《摩訶止觀》卷七所謂“吐淚赤白二渧”也。○(十五)《江上》:“春風
似補林塘破。”按“補”字得力。昌黎《新竹》云:“稀生巧補林,併出
疑爭地”,宋子京《景文集》卷十二《答張學士西湖即席》云:“返霞延
落照,餘岫補疏林”;荊公不言以甲物補乙物,而言春風風物,百昌
蘇茁,無闕不補,有破必完,句意尤超。賀方回《慶湖遺老集》卷五
《龜山晚泊》云:“長林補山豁,青草際潮痕”,上句與宋子京下句相
反相成,而“豁”字即荊公句之“破”字也。○(十六)《臺上示吳愿》:
“細書防老讀”;雁湖註:“唐人詩:大書文字隄防老。”按非唐人詩。
江少虞《皇朝類苑》卷三十五、曾慥《類說》卷十六皆引張師政《倦游
雜錄》稱張宗永一聯:“大書文字隄防老,剩買谿山準備閑”,吳可
《藏海詩話》嘗斥“隄防”、“準備”二詞之淺俗。南宋江湖小家吳錫
疇《蘭皋集》卷二《夜感》云:“少年未識隄防老,不辦坡翁大字書”,
又誤以張句為坡詩。蓋張氏無詩集,流傳片言隻語,遂不能自保主
名矣。○(十七)《讀史》:“丹青難寫是精神”;雁湖註引顧長康“傳神
阿堵”語。按《全唐文》卷五百三十八裴度《自題寫真》云:“一點靈
臺,丹青莫狀”;陸龜蒙《風人詩》第四首云:“丹青傳四瀆,雞寫是秋
懷。”○(十八)《秋雲》:“欲記荒寒無善畫。”按《歐陽文忠集》卷一百
三十《試筆· 鑒畫》云:“蕭條淡泊,此難畫之意,畫者得之,覽者未
必識也”;《張右史文集》卷四十八《記行色詩》稱司馬池絕句云:“冷
於陂色淡於秋,遠陌初窮到渡頭,賴是丹青不能畫,畫成應遣一生
愁”(《侯鯖錄》卷二亦引之而未言詩題,“到”作“見”、“不能畫”作
400
“無畫處”,“遣”作“是”)。一文二詩相發明,不啻逗倪雲林畫境也。
孫退谷《庚子銷夏記》卷八《王荊公天香雲嶠圖》:“見荊公此畫,極
細密。上有倪瓚一題,不佳,恐是偽作。”荊公作細密圖畫,其事
“恐”亦未可信耳。○(十九)《竹裏》:“自有春風為掃門”;雁湖註引
賀方回《題定林寺》:“東風先為我開門。”按此詩為李涉或僧顯忠
作,非荊公詩,參觀《宋詩選註· 序》二七頁;“掃門”註當引李太
白《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》:“亦遣清風掃門,明月侍坐。”又按
王景文《雪山集》卷十五《夜坐起贈范西叔、何子方》云:“青熒一點
無人到,賴有西風為掩門。”“東風開門”,“西風掩門”,相映成對,
豈所謂“反仿”歟(參觀《管錐編》七四六至七頁)。謝茂秦《四溟山
人全集》卷二十二《詩家直說》論“學詩者當如臨字之法”,舉例云:
“子美‘日出籬東水’,則曰‘月墮竹西峯’;若‘雲生舍北泥’,則曰
‘雲起屋西山”;雖庸劣詩匠沾沾自喜,正屬“反仿”之類。○( 二
十)《春江》;雁湖註:“或言是方子通詩。”按是也。荊公愛而“親書
方冊間”,遂誤入集中,見龔明之《中吳紀聞》卷四。○(二十一)《江
寧夾口》第三首。按此亦方子通詩,荊公嘗手書之,遂誤入集中,見
《劉後村大全集》卷二十《題聽蛙方君詩稿》第二首自註;《瀛奎律
髓》卷二十選子通《紅梅》詩評語亦道之。○(二十二)《汀沙》:“歸去
北人多憶此,家家圖畫有屏風”;雁湖註引王逢原《山茶花》詩:“江
南池館厭深紅,零落山烟山雨中。卻是北人偏愛惜,數枚和雪上屏
風。”按援引不切,詩亦非逢原作,不見《廣陵集》,乃陶弼詠《山茶
花》第二首,見《陶邕州小集》;《後村千家詩》卷十選此絕,即標陶商
翁作。○(二十三)《龍泉寺石井》第一首:“天下蒼生待霖雨,不知龍
向此中蟠。”按《元豐類稿》卷二《奉和滁州九詠· 歸雲洞》:“天下顒
顒望霖雨,豈知雲入此中來。”真巧合也。○(二十四)胡致堂《斐然
401
集》卷二十八《跋唐質肅公詩卷》:“嘗聞道鄉鄒公語先君曰:子方送
行詩,惟王介甫為最,獨記其一聯云:‘薄俗易高名已重,壯圖難就
學須強’。今《臨川集》中此詩不存,然言不可以因人廢。”按《晁氏客
語》引作“衰俗易高名已振,險途難盡學須強。”○清人著述如全謝
山《鮚埼亭集》外編卷三十一《題雁湖註荊公詩》謂其不知四明偃月
堤,誤以江瑤柱與車螯為一物;靳榮藩《綠溪語》卷下謂《和楊樂道
見寄》詩“殺青”、“生白”之對落陸魯望《寄華陽道士》儷詞之後;郭
𠐺伽《爨余叢話》卷一、謂《霾風》之“天闕”二字乃“夭閼”之訛;張幼
樵《澗于詩集》卷一《和唐彥猷華亭十詠》題下自註糾雁湖註荊公此
題第九首“崑山”之誤;均可補。《管錐編》八九四至五頁、一二○二
頁、一三○六頁、一五三二至三頁有論荊公詩語,兹不贅。
85頁
【一】升菴所引黃鄮山語,見黃東發《黃氏日抄》卷八十五《回制
參黃通判有大》。《升菴全集》卷五十一引弘治中周德恭評荊公為
“古今第一小人”而引申之,又斥為“偽君子”。晚明不特有如王弇州
臨歿手東坡集不釋,甚且尊奉東坡為神聖。李卓吾、袁氏兄弟無論
矣。如馮開之《快雪堂集》卷首朱白民鷺《別敘》云:“先生最喜蘇文
忠,為五百年獨知之契。”王辰玉《緱山先生集》卷九《李茂實稿題
辭》記李“語次稱蘇子瞻不去口,以為古今一人”。陳眉公《晚香堂小
品》卷十一《蘇長公小品敘》云:“古今文章大家以百數。語及長公,
其人已往而其神日新,其行日益遠,千古一人而已,古今文人一人
而已。”張元長《梅花草堂集》卷一《蘇長公編年集小序》推東坡為
“古今一人”,至稱其文“可與三教聖人之書並傳”;卷七《容安館供
奉東坡先生小像告文》,則頂禮之如仙佛然。董玄宰所言尤耐尋味;
402
《容臺集· 文集》卷二《鳳凰山房稿序》云:“程蘇為洛蜀之爭。後百
餘年,考亭出而程學勝;又三百年,姚江王伯安出而蘇學復勝。姚
江非嘗主蘇學也;海內學者非盡讀蘇氏之書、為蘇氏之文也。不主
蘇學,而解黏去縛,合於蘇氏之學。不讀蘇氏書,而所嗜莊賈釋禪,
即子瞻所讀之書。不作蘇氏文,而虛恢諧謔,瀾翻變幻,蒙童小子、
齒頰筆端,往往得之。”蓋逕視陽明為東坡之別子,而以明中葉而還
之學人文士一切皆東坡之支與流裔矣。《堅觚九集》卷一引董遐周
謔語云:“大蘇死去忙不徹,三教九流都扯拽”;考論東坡身名者似
都未留意及此。查悔餘《初白菴詩評》卷中論朱子遊廬山諸詩云:
“朱子於蘇氏兄弟揮斥不遺餘力,而詩中則稱為蘇仙,往往次其舊
韻,極相引重,亦可見公道難泯。”固徵“公道”猶存,亦緣“詩虛”不
如“文實”,篇詠中無妨稍霽威猛耳。
86頁
【一】呂希哲《呂氏雜記》卷下云:“嘉祐中,正獻公〔呂公著〕言:
君子當正其衣冠,尊其瞻視;王介甫之衣冠不整,亦一大病。”與明
道對神宗語意相似,亦即蘇明允《辨奸論》之旨。朱子《語類》卷四
十五謂荊公“身上極不整齊,見說平日亦脫冠露頂地臥”,亦引明道
此數語;而又據曾子固《送黃生序》有“威儀似介卿”語,“介卿”乃荊
公舊字,後改“介甫”,因曰:“恐介甫後生時不如此。”蓋“囚首垢
面”,則何“威儀”之有。李穆堂袒護江西鄉先輩,時人以為口實。
阮吾山《茶餘客話》卷九載其在明史館時,“謂嚴嵩不可入奸臣傳;
談辯雲湧,縱橫莫當,纂修諸公無以折之。”其於分宜之辯奸,正如
其於臨川之辯《辨奸》矣。
403
87頁
【一】朱子《題曹操帖》即《升菴全集》卷六十二謂朱子學曹操書
所本。周櫟園《賴古堂集》卷二十三《題黃濟叔摹泰山碑》遂曰:
“間嘗訝晦翁矩步聖賢,而其書乃學阿瞞;濟叔端人正士,而亦摹
上蔡〔李斯〕書。人與事遂大相反。乃知世間絕技,不能禁奸臣賊子
之不傳,亦不能禁端人正士之不學,有如此也。”董玄宰工書而復善
鑑,其《容臺集· 別集》卷二云:“朱晦翁自言學曹孟德,宋時當有孟
德書鋟板。今晦翁書,自榜額之外,不可多得。余得端州友石臺,
愛其奇崛,縮為小本,大都近鍾太傅法,亦復有分隸意。”真具眼人
語。蓋朱子所學,正是鍾元常書,初無鋟板曹孟德也。張得天書法
超董而鑒別不亞董,學問文詞則遠過之,其《天瓶齋書畫題跋》卷上
《跋自臨賀捷表》引玄宰此數語及朱子文而論之曰:“然則朱子固學
鍾繇《賀捷表》也。門人既不知‘天道禍淫、不終厥命’為《賀捷表》
中語,亦不思鍾繇亦可稱‘漢賊’,遂標目曰:《跋曹操帖》。貽誤後
人,雖思翁猶被其惑。”《天瓶齋書畫題跋補輯》有《跋自臨季直、力
命二表》亦云:“朱子少時學《賀捷表》,或以‘學漢賊書’調之,世遂
謂朱子學瞞書,可哂也。”丁儉卿未觀張氏跋,而《頤志齋文集》卷四
《朱子題曹操帖辨》亦云:“按‘天道禍淫、不終厥命’二語,出鍾繇
《賀捷表》。然則朱子此跋乃題鍾帖,後人以‘漢賊’字,遂誤為孟
德。朱子又題鍾繇帖,疑征南將軍為曹仁,稱其字畫有漢隸體,皆
謂《賀捷表》。”王荊公書跡、余僅覩故宮所藏尺牘一通,點畫弱而結
構懈,殊不識供臨摹之佳處何在。《升菴全集》卷六十二謂:“荊公
字本無所解;山谷阿私所好,却譏蘇才翁稱范文正書為‘稍曲董狐
之筆’,何耶。”王弇州《四部稿》卷一百三十三《文氏停雲館帖十跋》
404
云:“荊公本無所解,而山谷、海岳爭媚之,何也。中間僅一二紛披
老筆。”山谷、海岳與荊公並世,“媚”之猶或如劉貢父所謂“只是怕
他”;朱喬年復學之,何也。
【二】丁用晦語亦見《南部新書》卷壬;張宗泰《魯巖所學集》卷
一、卷八皆駁《日知錄》,謂《通鑑》載文人,舍屈原、杜甫之外,自陳
琳、二陸以至韋莊、羅隱,毋慮數十人。方虛谷進退失據,可笑處甚
多。渠推江西詩學而排江西道學,而朱子《語類》卷一百四十云:
“今江西學者有兩種。子靜門猶有所謂學。不知窮年窮月做得那
詩,要作何用。江西之詩自山谷一變至楊廷秀,又再變遂至於此”,
是朱子於江西之道學、詩學兩無所取也。《語類》卷一百四十論趙昌
父云:“今人不去講義理,只去學詩文,已落第二義。況又不去學那
好底,却只學去做那不好底。作詩不學六朝李杜,只學那嶢崎底。如
近時人學山谷詩,只學得那山谷不好處”;明言江西詩學之“不好”
也。虛谷謂朱子詩學後山,而《語類》卷一百四十云:“陳傳[ 相傳]
在坡門,遠不及諸公。未說如秦黃之流,只如劉景文詩云云,陳詩
無此句矣”;亦不類宗尚後山者口吻也。《瀛奎律髓》卷十六蘇老泉
《九日》:“佳節已從愁裏過,壯心偶傍醉中來”;虛谷批語極稱為佳
句,復曰:“朱文公語錄頗不以為然,恐門人傳錄未必的也。”蓋指《語
類》卷一百三十論此聯曰:“如此無所守,豈不為他荊公所笑。”虛谷
所賞,適為朱子所非;欲衷一是,復得兩全,遂厚誣“門人”也。《桐
江集》卷三《讀明道先生詩跋》謂佳句甚多,且摘其“下馬問老僕,言
公賞花去,只在近園中,叢深不知處”(《河南程氏文集》卷三《九日
訪張於直承出看花、戲書學舍》之四),從而贊歎曰:“雖倉卒遊戲,
世之苦心極力賦詩者,未必能到。”依附程門,不恥諂佞,使詩出他
人手,虛谷必訶斥其厚顏大胆、竄襲賈浪仙《訪隱者不遇》絕句也。
405
《桐江續集》卷二十二《七十翁吟》第七首云:“晦菴感興詩,本非得
意作,近人輒效尤,以詩為道學”;居然語不昧心,絕無僅有者矣。黃
白山生《載酒園詩話評》卷上屢言:“宋人詩總不在話下”,“宋詩原
不必置之齒頰”,而卷下論胡澹菴以“詩人”薦朱子事云:“澹菴雖不
知朱子,卻知詩,蓋紫陽詩實勝當時諸人也”;是亦為考亭道學聲勢
所震耳。紀曉嵐《瀛奎律髓刊誤序》斥虛谷論詩三弊,其二為“攀附
洛閩道學”,誠中厥病,惜未知此乃南宋之天行時氣病也。山谷已
常作道學語,如“孔孟行世日杲杲”、“窺見伏羲心”、“聖處工夫”、
“聖處策勛”之類,屢見篇什。汪聖錫《文定集》卷十一《書張士節字
序》稱山谷“通道之篤”,又《跋山谷帖》謂其“誨人必以規矩,非特為
說詩而發”。黃東發《黃氏日抄》卷六十五云:“今愚熟考其書,晚年
自列其文,則欲以合於周孔者為內集,不合於周孔者為外集。方蘇
門與程子學術不同,其徒互相攻詆,獨涪翁超然其間,無一語雷同,
豈蘇門一時諸人可望哉。”幾如《法言· 修身》所謂“在夷貉則引
之”,引山谷傍伊洛之戶。曾茶山承教於胡康侯,呂東萊問道於楊
中立,皆西江壇坫而列伊洛門牆。《老學菴筆記》卷一記茶山“夙興
誦《論語》一篇,終身未嘗廢”;張子韶亦龜山門人,《橫浦文集》卷四
《悼呂居仁舍人》云:“詞源斷自詩書力,句法端從履踐來”,蓋推東
萊文學德行,能具“四科”之二。名家如陸放翁、辛稼軒、洪平齋、趙
章泉、韓澗泉、劉後村等,江湖小家如宋自適、吳錫疇、吳龍翰、毛
翊、羅與之、陳起輩,集中莫不有數篇“以詩為道學”,雖閨秀如朱淑
真未能免焉。至道學家遣興吟詩,其為“語錄講義之押韻者”,更不
待言(參觀《宋詩選註》一六八至七○頁)。方虛谷欲身兼詩人與道
學家,東食西宿,進退狼狽,遂尤貽笑矣。《四庫總目》卷一百六十
考論朱子與趙章甫師弟之誼,有“援引甚力”之說,似未徵《朱子語
406
類》。觀《語類》所記與符聖功、林擇之語,則朱子幾以章甫為不可
教誨。卷一百二十:“昌甫辭,請教。曰:‘當從實處做工夫’”;耳提
面命,較《提要》所引未子《答徐斯遠書》,直捷多矣。昌甫《淳熙稿》
卷十二《十二月初六夜夢》云:“平生知己晦菴老”,一若特蒙朱子知
賞者,頗類標榜夸飾。朱子薄永嘉之學,深不以陳君舉為然,而《淳
熙稿》卷十六《用“一代不數人、百年能幾見”為韻,呈陳君舉十章》,
極口尊崇,大有北面師事之意,渾忘朱子斤斤辨學派之判“王霸”、
“義利”。脚跟蓬轉,文苑儒林之叩師門,亦不異仕途宦海之拜權門,
惟名是騖。《朱文公集》卷五十四《答趙昌甫》曰:“尤是文士,巧於
言語,為人所說,易入邪徑”;可謂知弟莫若師也。馮已蒼舒評陳簡
齋《清明》、《送熊博士》謂山谷可為少陵看門,後山為之掃地,簡齋
則可使捧茶;昌甫詩甚拙劣,不中為黃、陳、韓、呂作奴僕。然渠於江
西宗派信奉誦說,儼若嫡傳,一則曰:“我亦漫窺牆”,再則曰:“小子
愧雲仍”,三則曰:“江西我濫名”(卷七《賈丈用昂字韻作詩見及》、
卷十《以舊詩寄投謝昌國》第三首、卷十一《病臥聞益卿未行》)。方
虛谷力推之,殆以此耳。